一個舊宅,翻新后變身為“幾乎沒有墻壁和家具”的房子,這聽上去有些駭人,但這里的人卻悠然自得,生活舒適、自由而輕松……
建筑師SimoneCarena與他的伙伴在2001年離開家鄉意大利,來到了韓國首爾,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幾年后,他在首爾古老的三清洞街巷中擁有了一棟房子,這里既是兩個人的家,也是他們的工作室。
在這里,兩種文化,兩種功能共同存在著,無論是建筑結構還是空間色彩,或者是建筑展柜制作材料和功能劃分,都具有鮮明的兩面性,它們營造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但又被巧妙地統一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傳統的韓屋建筑雖被翻建一新,卻與街巷周邊的環境保持著和諧統一。
從外觀來看,這個小巧的院落與普通韓屋并沒有明顯的區別,而一旦你身在其中才會發現這里其實是別有洞天。整棟建筑共分三層,全部按照傳統木質結構的建筑方式搭建,一層是庭院和住宅空間,地下室為工作空間,天臺為休息區,總面積在100平米左右。
地面的幾條凹槽就是最實用的沙發和茶幾,節約了空間。落地的玻璃墻連接著廚房、起居室與院落。
極簡的結構和地上的窗子
一層空間是最主要的生活區域,除了必需的支撐結構,這里幾乎沒有一面多余的墻壁,有效地擴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積。起居室內保持了韓國傳統的臥地居住方式,地面的幾大塊凹槽和隔板就是他們的沙發和茶幾,同時也是用餐區域,這樣的辦公室設計大大節省了家具對于空間的占用浪費,同時也體現出了主人對于傳統生活方式的熱衷。起居室的后門一直通向庭院,這里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由于通過樓梯與天臺連接的方式,又一次有效地擴大了使用空間,使得這里成為家庭聚會最理想的場所。整個生活空間舒適而自由,延續了傳統的起居方式,同時也滿足了現代生活方式的需求。
獨特的辦公室設計使得空間界線變得模糊。寫字臺上方的天窗直通庭院,讓室外的陽光和自由一同滲透進來。
每個來到庭院的人都會發現院落地面正中的位置有一塊1平米左右的鋼化玻璃,像是一扇安在地面的窗子,這并不是顛倒空間的視覺辦公室設計,而是整個結構中最精彩的功能辦公室設計之一。鋼化玻璃窗直通地下工作空間的寫字臺,為其有效地補充了自然光源,也讓這種結構樂趣隱藏在了不經意之中。
地下工作空間的結構簡單而實用,除了書架、寫字臺這些必要的家具外,墻面掛滿了主人的藝術作品和辦公室設計方案。這個獨立的空間是嚴謹而安靜的,獨特的采光手法,也增添了工作環境中的趣味性。
庭院的階梯直接通向天臺,整個空間完整、統一,并且實用。室內外空間沒有特定的分界。
青瓦、實木與顯眼的色彩矛盾
如果辦公室設計巧妙的結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主人的功能需求,那色彩則是這棟建筑性格的體現。東西方文化的沖擊,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實現。而Simone將整棟建筑內外分割,建筑外立面是傳統的灰磚、青瓦、實木,而室內是大面積的黃綠涂料粉刷,以及活躍的橙黃色裝飾設計。為了保持與整體裝飾設計風格的統一,起居室的地面延續了與庭院一致的木質地板,與草綠色的墻面形成強烈的對比,一面橙黃色的交通鏡不但是活潑的裝飾設計品,也擴大了空間的視覺角度。
木地板與綠色的墻面制造了強烈的視覺感受。
更加夸張的色彩表現在地下空間,從地面到天花板通體采用了黃綠色,讓相對灰暗的空間一下子明亮起來。墻面橙紅色的油畫藝術品是最顯眼的色塊——在這種新鮮跳躍的工作環境中,辦公室設計師的想象力自然被激發出來。接近自然的室外顏色與經過提煉的室內色調,是辦公室設計者對于古典與現代裝飾設計風格相融合的一種詮釋,而這種融合所產生的沖突賦予了這棟古老房屋新的生命和性格。
如果希望成功地實現結構和色彩上的想法,展柜制作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建筑外立結構展柜制作材料選擇的是傳統的青石磚,整塊的實木和青瓦,保持了原有的古典味道。而室內除了保持一層原有木質地板外,則大膽地運用了現代涂料粉飾墻面、地面和天花板。起居室背面的墻面更大膽地使用了整面剛化玻璃以增強室內外的互動,同時有效地補充了室內光線。最為精彩的室內展柜制作材料莫過于鏤空的金屬隔板,他們被用來分隔室內的小空間,也用來建造通往地下室的樓梯。這種辦公室設計不但使室內的現代感濃厚,也增加空間的通透感,在小空間里營造出活潑清爽的氣氛。
TAG:
辦公室
房型
設計